刘强东拿下新加坡物流枢纽上海国际物流

京东的地基越打越深。

刘强东拿下新加坡物流枢纽上海国际物流

京东产发将收购新加坡四处物流资产

这段时间,刘强东可谓是个大忙人。他先是回到宿迁老家,视察了京东折扣超市的工作;随后又现身“苏超”赛场,为宿迁队加油助威;此后,更是赶赴长春,就新的合作项目进行洽谈。然而,在这些高调动作之外,京东在资本市场上也频频落子。

近期,有市场消息传出,京东旗下基础设施投资与资产管理平台——京东产发,将与瑞士合众集团、高瓴支持的Eza Hill,从凯德腾飞房产信托手里,收购新加坡四处物流资产,交易价格为3.06亿新元,折算为人民币,约17亿元。

这意味著京东的全球化布局又进了一步。

那么,京东为何要集中收购新加坡的这四处物流资产呢?

具体来看,这四处物流资产,分别是新加坡乌美路的工业资产,樟宜南街、裕廊东大厦(大士裕廊工业区附近)、班丹大道的物流仓库。

其中,位于新加坡班丹大道的Senkee,是四处物流资产中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物流枢纽,总建筑面积约87842平方米,售价达1.4亿新元,约占总交易价的一半。

乌美路的工业资产,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工业区域,汇聚了众多电子、精密制造等企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这与京东的家电零售业务相匹配。

樟宜南街的物流仓库,临近樟宜机场,具有独特的航空货运优势。裕廊东大厦的物流仓库,在大士裕廊工业区附近,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配送需求高。

如此看来,京东正试图通过本地物流资产的大规模收购,迅速确立起自己在新加坡的物流体系,从而推动京东物流在全球的供应链布局。

事实上,京东的这一资产购入行为并非孤例。此前,京东还收购了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

具体来看,今年7月底,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向Ceconomy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并且与Ceconomy签署投资协议。

图源:京东港交所公告

9月初,京东集团正式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发布要约文件,拟以每股4.6欧元的现金对价向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 AG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

图源:京东港交所公告

据透露,京东关于Ceconomy的收购金额约为22亿欧元,换算为人民币,约为185亿元。而此次收购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因为需要通过欧盟经营者集中审批等监管条件。如果这笔交易能完成,将创下我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

那么,为何京东肯以如此之大的金额购入Ceconomy?

需要注意的是,Ceconomy作为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市场的巨头,拥有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连锁品牌MediaMarkt和Saturn,业务覆盖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000家的线下门店和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因而,京东收购Ceconomy,有助于快速获取成熟的线下零售网络、本土化品牌认知和供应链基础设施,从而避开从零开始的高成本长周期,并快速提升自己在欧洲消费电子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除了新加坡和欧洲资产的购入,京东此前也向香港佳宝超市发起了收购要约。

今年8月中旬,京东官方发布消息称,京东正式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的收购。同时,京东集团还成立了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并委任香港佳宝创始人林晓毅先生出任该业务部负责人。

图源:京东黑板报

其中,佳宝超市作为中国香港地区知名的连锁商超之一,在当地拥有极高的用户信誉度和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因而,此次收购,意味著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将与佳宝超市的本土化优势强强联手,逐步完善京东在香港地区的生鲜供应链布局。

事实上,京东在香港市场的战略布局由来已久。

去年9月,京东就宣布在香港市场加大投入,初期斥资人民币15亿元,用于商品价格、物流补贴及服务优化,长期投入不设上限。

同时,面向香港消费者,京东还提供了消费满188元包邮的服务,服务覆盖电子产品、家电家居、服饰美妆、宠物用品等京东自营全品类。

此外,在物流配送环节上,京东物流已经在香港落地供应链基地,并在观塘、葵青、沙田、元朗分别建立了4个全自营的快递运营中心。

今年3月,京东在香港启动新一轮布局,面向香港消费者,推出“买贵就赔”服务,覆盖京东自营全品类商品。

图源:京东

从这可以看出,早期,京东通过价格优势的强化、物流网络的完善等方式,加速其在香港市场的战略布局。而眼下,在物流基建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其通过本地资产的收购,加速其在香港市场的业务拓展。

整体而言,在国内网际网路用户增长红利见顶、外卖和电商等核心业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京东正通过全球化布局,寻求业务增量的可能性。

刘强东在下一盘大棋

今年以来,刘强东开始活跃于各种公开场合。而且,在刘强东频繁现身的同时,京东也加速了自己的商业化布局。其中,除了海外业务的拓展,京东也开始将商业触角延伸至外卖、酒旅、短剧等领域。

例如,自从京东入局外卖后,刘强东简直活成了京东外卖的“最佳代言人”。今年4月,刘强东穿上外卖制服、骑上二轮车,给消费者送外卖。结束外卖配送工作后,他还邀请外卖骑手共同喝酒吃饭。

图源:微博

图源:微博

而眼下,京东外卖也发展成为了以品质外卖为核心的业务体系。

前段时间,京东还启动了自营外卖“七鲜小厨”业务,通过与餐饮商家、个体厨师进行菜品研发,以及平台的规模化开店,将放心菜品卖到全国各地。而且,京东还计划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投资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门店,持续增强自己的供应链优势。

图源:京东黑板报

与此同时,京东对“品质外卖”的坚持,也成功促进了整个行业对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关注,并纷纷采取措施,杜绝幽灵外卖。例如,美团推出了浣熊食堂和具备后厨直播的外卖卫星店,力争让放心外卖看得见。

除了外卖业务的拓展,京东还向酒旅和短剧行业进军。

今年年初,京东秒送更新后,便开始上线酒店机票频道。3月,京东在招聘平台上密集发布酒旅岗位,涉及产品经理、后端开发、销售运营等多个核心领域。

图源:BOSS直聘

6月,京东被曝以3倍行业薪资从携程、飞猪、美团等平台挖掘专业人才。此后不久,刘强东在一场分享会上宣布,京东正式进军酒旅行业。

紧接著,京东立即向酒店商家启动了“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凡是参与该计划的酒店商家,均可享受最高三年的0佣金。

近期,京东旅行还推出了“京东品酒会”活动,诚邀用户参与,共同探讨京东酒旅业务的未来发展。据京东官方消息,该活动仅官宣30分钟,北京国际饭店就创纪录的售出了100间房,同时,24小时内,就有百万用户涌入站内活动会场。

图源:京东黑板报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对酒旅业务的布局并非突发奇想。实际上,京东的酒旅业务已经走过十几年的探索之路。

但是,早期的京东旅行更多扮演的是流量分发以及交易平台的配角角色,缺乏核心供应链掌控力和鲜明的用户心智。而此次,京东入局酒旅,无疑是想要自己把握酒店预订、机票库存、服务交付等核心业务,不再受制于他人。

更为重要的是,酒旅业务是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发展酒旅有助于完善京东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与外卖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流量的相互转化和共享,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流量见顶、短剧盛行的背景下,京东也开始布局短剧行业。7月,京东以百万年薪招聘短剧人才,核心岗位开出45K-70K月薪(20薪制),折算为年薪,约90万-140万元。

图源:BOSS直聘

从外卖、酒旅到短剧,我们可以看到,京东正通过多方面布局,逐步扩大自己的商业范围。但这一系列跨界布局,并非没有重点,而是都围绕著供应链展开。

在今年6月的分享会上,刘强东谈到,“京东集团所有的业务,只围绕著‘供应链’展开,如果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从来不碰。现在几乎做到所有业务,100%都是围绕著供应链来做。”同时,他也表示,“我希望京东每年都有创新,目前我们已经有6个创新项目。”

如此看来,外卖、酒旅、短剧或许都是刘强东“创新”愿景下的产物。

而这些布局,未来该走向何处,又将给京东和行业带来哪些变革,我们暂不得知,一切都需交由时间来检验,就如刘强东所言,“京东所有的商业模式,我们都没法三年、五年干成,可能都是十年、二十年干成。但企业就是这样,要做自己正确的事情才能够走长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