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职能有:1.需求和供给管理 2.新产品研发 3.采购 4.生产 5.订单履行。

1、需求和供给管理
首先,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各种商业信息,进行预测和需求分析,以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市场动向,从而合理地制订需求计划,去配备所需的资源,然后在充分考虑到“资源约束”的基础上制订供给计划。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需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应具有集中化的特征。由于它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制订供给计划时则更需要考虑资源的约束因素,需要考虑全球性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很敏感,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反复进行重新计划。
2、新产品研发
由于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是全球性的,因此在研发的开始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定位:一是要考虑设计和生产地区供应商的资源,尽量选择那些同样具有海外业务的供应商,并把他们的技术、知识和能力融入自己的研发过程,缩短研发周期,共同推出适应市场和客户的好产品;二是在研发的同时就要考虑全球市场的产品投放和推广问题,并不断对新品设计过程提出反馈意见。
3、采购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为全球采购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使买方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更好的策略资源为己所用,将分散在各地的生产需求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采购以节约成本,并能够通过全球化供应链网络与供应商进行协同运作,准时获得所需货物。
4、生产
在生产上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众多生产工厂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供应链上过剩的和不足的生产能力进行战略性的高速和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其效益;
二是要根据订单情况对这些工厂做出集中的生产计划,以为全球化的集中采购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
再次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上,各个工厂间可能是互为供应方,必须使它们的业务能够紧密衔接,才能实现高效低耗的生产。这就必须要运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协同的功能和工具来对这些业务进行有效的扩展和管理。
5、订单履行
订单履行包括配送、运输和对交货的监控以及交货过程中的例外事件处理。
为了使各个地区的客户可以从全球供应链上方便地拿到所需产品,就像从本地供应链上订货一样,为了确保每一个订单、每一笔交易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地交送到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手中,必须利用全球化供应链的集中式订单履行方式,整合自己和外包服务商的资源,与客户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并对整个合同履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好例外事件,防止由于订单的履行不周而引起丢失客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