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充分利用全球范围的各种优势资源和组织管理优势,借助先进的运作组织手段和方法,如现代物流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组成全球范围内的具有独特优势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其目的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系统的竞争力。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目标:

国际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

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所有环节联系起来,通过信息网络尽快把握真实的需求与准确的需求量,并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的中央管理系统,并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组织快速供应,使物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品牌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理念不同,国际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和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1. “零距离”合作

传统企业物流系统难以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进行准确交货。按需快速准确交货体现了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中的“零距离”。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与全球用户之间的“零距离”,就要从全球市场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全面协调性的合作管理,通过“ERP+CRM”模式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这不仅要考虑核心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合作管理,还要注重国内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节点企业之间的资源利用和合作联盟,更要强调国际供应链上货代、运输、装卸、仓储等全球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多赢”,达到共同繁荣与发展。

2. “零库存”运作

任何一条供应链都要关注低成本和高运营效率。传统企业物流系统难以保证物资采购供应的低成本和准时率,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既要获得国际运输的规模经济性,又要保持库存数量尽可能低,从而实现全球供应链的财务绩效指标。全球化供应链管理通过“CIMS+JIT”的电子制造模式,即节点企业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以实现其供货柔性;企业之间的分销和采购推行准时化物流,通过同步并行工程和一体化职能物流的运作方式,以需求订单信息流驱动供应链企业的生产和采购,实现准时供应和准时采购,达到“零库存”。

3. 敏捷性物流

传统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不足,而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柔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全球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些都要求供应链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基于互联网络的供货信息和订单需求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节点企业同步化作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物流服务。

4. 跨文化联盟

战略联盟是企业争取规模经济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在不同产地的同类产品存在成本差异的前提下,企业纷纷调整全球生产区位布局,使生产向低成本区域转移。在以生产合理化为目的的调整中,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合作竞争理念把跨文化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组成动态跨国联盟,实现规模经济。跨文化联盟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采购、运输、金融、服务及后勤等方面进行联合,彼此之间需要解决文化冲突,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消费市场。

联盟合作追求供应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跨国联盟企业共同分享节约的物流成本和创造的收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